说到购物中心与特色街区的互相演变,近几年这个现象也越来越多了,现在越来越多的主题街区开始进入购物中心,街区也在不断的学习购物中心的优势和特长,那么购物中心与特色街区的互相演变过程是如何互相演变的呢?
购物中心与特色街区的核心特质
说这两类产品互相演变,那么我们要知道哪些才是这两类产品最为根本的,最为突出的核心特质,我们一般传统认知这两类商业项目拥有的核心特质差异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区分的。
上述表格是全维度和全系统了对这两类产品进行了梳理,那么这么多维度,哪些维度才是这两个项目的核心差异呢?摒除掉一些次要因素之后,核心因素有如下:
(1)建筑动线——因为这个维度直接影响着展示面、铺位数量、动线设计等因素,从而影响的是项目的收益,这个因素其实在两个项目上差异相对比较明显,购物中心的动线长度相对来说更长,而且在垂直方面有着较多的组合优势,但是街区项目来说,一般动线长度相对较短,且在垂直方面会出现客流交换不畅的现象,所以这是一个核心因素。
(2)气候适应性——这个因素我认为是造城这两个项目存在着重大差别的因素,购物中心目前的设计,无法与街区开放式经营环境相比,购物中心其实是相对封闭的经营场所(虽然有部分购物中心做的就是开放式商业,加上顶盖,但整体感觉依然是购物中心),但是街区,是开发商的,是感受冷热、风雨的一种传统经营方式,是与自然相结合的经营方式,这就造成消费者在这两种场所的消费心态是不一样的,结合业态和外置的休闲座椅,一个是让消费者不断的逛,一个是想让消费者停下来,这个其实是一个“有我没他”的选择,两个项目处在对立面上。
(3)经营环境——经营环境是因物业形态造成的差异,购物中心因为是室内、大空间打造,整体采用的是大场景打造手法,针对单铺的打造手法相对比较有限,且会为了保持室内经营环境的相对干净整洁和独立,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单铺的装修风格,但是街区则不同,大场景就是建筑,整体楼层高度不高,所以街区一般采用的都是小场景打造手法,同时会给予商户给予更多的自主性,以及外摆空间,可以让商业氛围与消费者更加接近,而且因为街区没有中庭,所以在一定程度上是两边都有商铺,比购物中心的商业氛围更加接近消费者,对消费者来说,从视觉上去区分了消费者的选择,也决定着这个特质决定着消费者是否到来。
综上,上述三个因素从消费者的消费决策端就开始产生作用,所以从根本上来说,则是这三个因素构成了购物中心与街区的核心差异。
购物中心与特色街区互相借鉴的内容
一、购物中心
(1)主题街区——这个是现在各大购物中心开始兴起的业态,这里面涉及到街景内置,最早的应该是天津大悦城的“骑鹅公社”,到上海静安大悦城的摩坊166,再到杭州大悦城的“马力印巷”和“面都”,大悦城算的上是此类方向的鼻祖和持续践行者,当然也让其他商家学习到这种方式,于是在2018年出现很多种类的额主题街区。
上述是近几年购物中心内主题街区的盘点,可以发现存在越来越多的主题类别,但是到底主题街区能发挥多大的作用仍存在质疑,由于很多主题街区都位于动线末端或者冷区,所以一般是通过这种主题街区来增加人流,因为购物中心的设计一般存在着动线整体很长,基本上都是在主动线上,但是由于购物中心较厚的原因,导致很多必然在内部存在次动线,购物中心次动线导流远难于街区的次动线,而且目前很多都是小众群体的消费内容,所以在租金收益这方面也值得存疑,其实打造这个亮点,很多估计也是赔本赚吆喝。
(二)屋顶花园——这块成为很多项目的保留项目,成都IFS、大悦城系列、武汉壹方、上海七宝万科广、南昌T16、合肥正大广场等等项目,屋顶花园成为很多购物中心打造的亮点,成为消费者的驱动力之一,屋顶花园有几类:
(1)景观类——主要利用屋顶的开发空间,打造绿植空间,树立项目与自然的亲近感;
(2)情景类——如摩天轮、IFS的熊猫等都成为了网红打卡地,这一类正在成为很多购物中心学习的榜样,在楼顶树立地标性的建筑,网红打开点;
(3)娱乐设施——儿童娱乐、成人娱乐设施,利用楼顶无空间限制,打造一批吸引儿童和成人的娱乐设施;